蝙蝠能够传播疫病,《山海经》里就有,别说老祖宗没告诉我们
请看《山海经 东次二经》:
“又南五百里,曰䃌山,南临䃌水,东望湖泽。
有兽焉,其状如马,而羊目、四角、牛尾,其音如獆狗,其名曰峳峳,见则其国多狡客。
有鸟焉,其状如凫而鼠尾,善登木,其名曰絜钩,见则其国多疫。”
以上是东次二经的结尾,据笔者研究此处应即今上海市天马山、辰山、佘山一带,䃌水即黄浦江的前身。湖泽应即当时的海滨滩涂。详见笔者头条号关于《东次二经》的原文解读的专文。
所谓的鸟,其实是鼠尾蝙蝠。因为笔者认为,普通的鸟怎么可能叫絜钩——就是能挂钩子的意思。鸟的翅膀长着羽毛怎么可能挂钩子?只有蝙蝠这种翼手目动物才在翼端长有爪子,像人的手一样,所以才叫翼手。我们知道蝙蝠睡觉的时候都是头朝下倒挂着在岩壁或者树枝上的,没有翼手挂钩子怎么可能呢?可见“絜钩”这个名字太生动传神了,隐藏着几千年的秘密。
看来古人不知道鼠尾蝙蝠是兽类,误认为其是一种鸟,然而蝙蝠能传播瘟疫,这一点古人指出来了,应该也是来自真实的惨痛教训,而不是空口无凭。很多不懂《山海经》的人,包括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,总是喜欢给《山海经》扣上神话传说的帽子,笔者还是认为,这是因为他们不懂,为了维持其权威地位和形象,说成神话传说来敷衍。其实,只要下功夫认真研究,就会发现《山海经》绝大部分的内容是真实的,就像笔者的系列研究叫《山海经证真》。只是时代太过久远,地理情况变化了,地名更是变得面目全非不好判断到底在哪里。专门创作虚构的文学作品,是很晚才出现的事情,最早的作品都是真实的记录和反映。古人科学落后,可能把一些东西误解,但不是像后代一样为了所谓的文学艺术而故意虚构,这是必须注意的。
这里要解释一下笔者如何做出这样的结论,笔者本人并不是动物学专家,写这篇文章之前也不知道有“鼠尾蝙蝠”这样的动物存在,甚至连这样的名称都无法想象。完全是因为觉得此处《山海经》原文说的好像不是鸟而是蝙蝠,而且长着老鼠尾巴,此前笔者见所未见、闻所未闻,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搜索了一下“鼠尾蝙蝠”这个名称,结果发现果然存在这种动物,而且中国南部有分布,与这里上海一带相合。所以笔者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。祖训依稀,可是现代人偏偏不信邪。真是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呀。
来源:字耕农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